诺贝尔之痛
浏览人数: 发布日期:【2017-04-12】

2012,莫言获奖了,诺贝尔奖真正降临中国!

中华儿女得知这一消息后,群体沸腾,电视、报纸、网络,一夜之间,所有的新闻报道都聚焦到了莫言身上,有人说这是中国国力增强的必然结果;有人说莫言代表的是中国主流文化,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就足以说明一切;有人说是《红高梁》那个药引子发酵而成的;也有人说比莫言好得多的汉语言文学家多了去了,只是莫言运气好;更有人拿多年前达懒获奖来对比来较劲……

显然,中国,中国人民,对于诺贝尔还没有作好心理准备。只说经济方面吧:一个奥运会金牌,国家体育总局给到了35万元奖励,各省还要给,各种基金会还要给,加起来数百万!可是,对于莫言,国家没有任何政策或机制,不知如何配套奖励。个别公司誇下海口,要给多少多少,也只是临时动议。

诺贝尔奖剌激了中国哪根神经了?

所以,不愿意凑这个热闹,一直以来也就没怎么上心过这些事。但是,却一直在心里这么疑问着,一直关注着诺贝尔奖搅动中国文化界的波澜壮阔,一直想着诺贝尔奖在心理上在文化上对国人的影响,却一直不敢下笔,一直没有写出任何东西。

今天,再次获悉,中国话剧金狮奖揭晓,莫言获编剧奖。这些想法终于浮出脑海。

记得,在中学时代,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醒了老师们的记忆,我们在课堂上听到了诺贝尔的故事,也知道了诺贝尔奖是世界学术界最高奖项。这一记忆不断地被强化,被放大,到了大学阶段,甚至被被神话,诺贝尔奖是一个科技工作者最高荣誉,是一个人对人类贡献的认可,也是世界对个人成就的认可,于是,也成了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一生的最高追求。可能,这样的信念在中国学人心中,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意念,一个潜意识里追慕的人生目标,并且,越到高层越是强烈。

这种心理不仅是中国学者个人的,也是大家共同的,甚至是群体的文化心结。

于是每年诺贝尔奖一公布,便引来国人一片哗然,尤其是文学奖。诺贝尔奖评委员会有语言歧视、西方国家对中国存在偏见、没有诺贝尔奖中华文明不照样辉煌千年不衰……有报怨、有遗憾、有不服,也有酸葡萄的意味。

莫言代表华人,闯进了诺贝尔大门,在举国欢呼声中,冷静地想想,文学获不获诺贝尔奖,其实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,煌煌中华文明,浩瀚中国文学,足以抵得上任何奖项。然而,中国的数学奖、物理奖、生物奖还有多长的路要走?

其实,诺贝尔奖剌激我们的不是谁获奖,哪一年获奖,什么情况下获奖,而是我们距离世界科技前沿究竟还有多远?我们的科技水平在世界学术界究竟在个什么地位?我们的年轻一代到底有多强的科技能力?中国的科技氛围能培养出多少真正的科技成果?难怪有人感叹,中国现在还有究其一生执着于钻研一件事的人吗?

这些才是最让我们纠结的问题,一年一次的诺贝尔之痛。

星尘 2012.11.11

星河绿岛BLOG http://blog.163.com/stari/

Copyright 2005-2019 版权所有 欧宝体育网址登陆入口 晋ICP备15009541号-1
东院地址:运城市河东东街3690号 西院地址:运城市红旗西街173号
服务热线:0359—96555 网 址:www.www.asuperagency.com 技术支持: 浪狐科技

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357号

欧宝娱乐官网入口 官方微信

Baidu
map